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战略对决
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战略对决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看点。根据历史记载,两人之间的正式战略对决共有两次,另有一次间接的对抗。
第一次战略对决
背景 公元231年2月,诸葛亮第四次北伐,包围了曹魏祁山地区的贾嗣、魏平部,并用木牛运输粮草,以保障后勤供给。当时大司马曹真生病,魏明帝就从荆州调来司马懿,让他坐镇长安,统领张郃、费曜、戴陵、郭淮等部,负责西部战线14。
战术与战略 司马懿认为蜀军远道而来,粮食有限,于是定下战略:凭险坚守,不与蜀军主力决战,逼退蜀军。诸葛亮得知司马懿进军的消息后,留下一部分进攻祁山,自己亲自率军迎战司马懿。在部将纷纷请战之下,司马懿终于与诸葛亮正面交战,不料大败,被俘三千人。于是司马懿再次坚守不出,直到6月,蜀军后勤补给问题再度突显,诸葛亮只得退兵14。
第二次战略对决
背景 诸葛亮退军后,曹魏许多大臣认为诸葛亮明年收麦后还会入侵,建议积极防备,司马懿却不认为。果不出司马懿所料,诸葛亮再次北伐用了三年,公元234年,诸葛亮率军十万,开始了第五次北伐,这次诸葛亮准备充分,设计了运输工具“流马”,并且与孙权约定同时伐曹魏,魏明帝依然任命司马懿统帅,负责西部战线14。
战术与战略 魏军过了渭河,背水立营与蜀军对峙。司马懿对将领说:“如果诸葛亮出武功,依山而东,我会忧虑,如果西上五丈原,必将无事。”不出司马懿所料,诸葛亮选择在五丈原扎营并开垦屯田,显然意在持久作战。司马懿听取雍州刺史郭淮的建议,戍守要地北原,击败蜀军后,司马懿就卡住了诸葛亮的进军路线14。
结论
在这两次战略对决中,司马懿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,就是利用诸葛亮远道而来,后勤不支的弱点,将其逼退。虽然司马懿战略达到了目标,可是战术上没有占到便宜。而诸葛亮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优势,可是后勤问题一直没有解决,被迫退军14。总的来说,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决展示了两人在战略和战术上的高超才能,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。
暂无评论内容